11月27日下午,北辰老師再次與家長和孩子們在寧海圖書館線上直播間見面,為我們帶來經典名著《西游記》共讀系列第四期:取經就是修心(上)。在前幾期活動中,北辰老師已經帶我們挖掘了《西游記》的主旨,也帶我們領略了前十三回的精彩故事。從這一講開始,我們正式踏上了降妖除魔的旅程,從中看到一本“不一樣的名著”,不僅是斬妖除魔這么簡單,而是“唯有治心之法,心治則妖治”,可見“修心”才是名著的真諦——“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p>
我們都知道在《西游記》中,唐僧師徒一共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可為什么是“九九八十一”呢?其中有何寓意,老師告訴我們,“八十一”是古代陽數之極“九”的九次重復,象征終極圓滿、事物發展至于完備的狀態。暗示著只要有追求,有理想,就必然要走上實現這一追求和理想的道路,一定要克服種種困難,戰勝誘惑,戰勝動搖,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在此意義上來說,《西游記》關于“八十一難”的寓意和想象,可以成為我們實現自己理想的一個精神參照。
類似的寓意在《西游記》中還有很多,接著北辰老師為我們解析了第十四回至第三十一回中的重要內容及涵義。例如在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中,緊箍咒是心猿自己戴上的,寓意人心的自律。悟空師從菩提,是智慧的化身。手持定海神珍,寓意定慧一體?!岸êI裾洹笔俏蚩諏Ω哆M取途中的心魔的,“定心真言”則是防止悟空退化成妖魔的?!洞髮W·第一章》說:“知止而后有定?!薄爸埂?,本義是腳趾。腳趾向著既定方向前進,就是“正”字;向著陽光溫暖的方向前進,就是“是非”的“是”字;在屋子正心,就是“定”字。心猿一歸正,即戴上象征著自律的緊箍,寓意就在于此。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束縛我們的心靈。其最高境界,恰恰是“從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悟空抵達靈山后,緊箍會自然消失。中國文化中,“修養”“涵養”“教養”的“養”字,都在暗示我們,心靈就像一只容易禍害他人和社會的動物,需要看管起來。儒家的“克己復禮”,道家的“清心寡欲”,佛家的“明心見性”,都強調對我們心靈的約束。又如在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中,白龍馬馱著的精神,就是志存高遠而腳踏實地的精神,就是自強不息而厚德載物的精神。只有龍馬馱著我們的精氣神,我們的心靈才有可能跨越艱難險阻,戰勝妖魔鬼怪,抵御種種誘惑,走向光明祥和的靈山?!洞髮W》說:“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薄靶脑硽w正”“意馬收韁”為此心走向靈山之始。
最后,北辰老師送給我們一段話,作為對同學們的勉勵:“學習的本質是自學,修養的本質是自覺。悟空、悟能、悟凈,都是心靈的自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自制,自律,自覺,自悟,自知,自行,自心即佛。自心即佛的另一面,就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敝灰阋娦灾菊\,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本次直播線上觀看人次達1.15萬,讓我們一同期待下一次親子共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