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圖書館:專注于分享免費的書海
日期:2022/12/04 22:12:13作者:小編人氣:
作者 | 燕梳樓
雖然天氣很冷,但很多人還是喜歡自由的呼吸。
昨天最解氣的一個熱搜是,瀏陽那個上門打人的街道干部被開除黨籍了。
但這只是“單開”,并沒有開除公職,僅僅是撤職處理。很多人認為,處理輕了。
如果換個位置,四川某夫妻嫌樓上太吵,上門把人打了,警方出警神速立即拘留查辦,為什么同樣的情形到了湖南的廖主任身上,就高舉輕放了呢?難道不該罪加一等嗎?
身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讓你和群眾打成一片,不是讓你上門毆打群眾。人家只不過就是提了個意見,就惱羞成怒這樣子,干群矛盾就是這么一點點堆積出來的。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僅僅開除黨籍確實輕了,應該雙開!
如果不從嚴處理,以儆效尤,像“兒子是他軟肋”“我有一百個辦法刑事你”的基層干部還會層出不窮。都說群眾工作無小事,偏偏個別基層干部總是以權代法,簡單粗暴。
這才是下一個百年目標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也是事關歷史周期率的最大障礙。
就在昨天,還出現某地“大白”強行踹開酒店房門,欲把只穿內衣的旅客強行拉去隔離的惡性事件??梢哉f,這種“防疫至上”的心態和行為,在各地都不少見。
當然,與廣州、重慶、北京、成都等地的逐步開放相比,也顯得格格不入。
繼廣州、北京、鄭州、昆明、石家莊之后,重慶、珠海兩地今天也加入“非必要不做核酸”的大軍之中。連向來保守的北方城市哈爾濱,都跨上了“公共場所不查核酸”的列車。
從上至下,越來越強烈的信號顯示,這可能是大疫三年的最后一個冬天了。
但隨著各地常態化核酸網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加速撤離,另一個矛盾也浮出水面。即“日漸減少的核酸點與公共場所查驗24/48小時核酸碼之間的矛盾”。
比如說北京朝陽區,由于此前的很多公共核酸點突然關閉,而又有大量核酸結果的需求,那么現有的檢測點就人滿為患,有人在寒風中排了兩個小時就為了捅那一下喉嚨。
而并沒有取消公共交通24小時核酸碼的武漢,情況就更為突出。市民們不得不到處找核酸點續命,否則哪兒也去不了不說,關鍵是3天不做就會變成灰碼。
從非必要不核酸,到非必要不查驗核酸,還有多少路要走?
這個距離,就是滿大街尋找核酸點的距離,就是每個核酸點排成貪吃蛇的距離。
如果不核酸和不查驗核酸不能配套,那么前一個政策就是耍流氓,就是給老百姓增加負擔。當然,我們也理解,政策優化調整需要時間,我們也會耐心等待。
隨著昨晚朝陽區的道歉,相信這些問題后續很快就會解決。不管怎么樣,都好過于固步自封,好過于駝鳥政策,好過于以測代管、以封代控,以核酸頻次代替科學防控。
只要能刺破當前的核酸亂象,我們都舉雙手歡迎。張核子事件至今沒有下文,但顯而易見,各級政府對于核酸檢測業務的采購服務越來越謹慎。
就在昨天,包頭又曝出核酸檢測出現雙性結果的事件。以前是假陰假陽,現在更是刷新下限,竟然出現不陰不陽的鬧劇,核酸之亂由此可見一斑。
作為抗疫鏈接中的重要一環,核酸檢測事關國計民生,必須要加強監管嚴肅追責,不然損耗的是國庫,傷害的是民心,此乃社稷安危之緊要也!
相比較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層層減碼,據傳某地卻還在連夜轉運幼兒園小朋友,威海市民還在暴雪中排隊核酸,濟南更是推出了史上最嚴的掃碼如廁制度。
內急想上廁所?對不起,先去排隊做個核酸。
在當前的大背景下,江浙魯滬等省市反而收緊防控,確實讓人費解。很多人嘲諷江浙滬,說比起廣州的勇敢,內心里還是像個孩子。我的理解恰恰相反。
大家可能也發現了,這一輪優化沖在最前面的,都是那些每天新增幾千的疫情重災區,這些城市此前的防控不可謂不嚴密,但仍然越控越多,這說明奧密克戎很難防得住。
因為病毒雖然致病力大幅減弱,但傳染性卻增強了,物理隔離手段已經無法實現絕對化的清零目標。在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的大前提下,只能進行20+9的動態優化。
從宏觀來看,放開是全球的必然趨勢,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在過去三年里,國家盡可能地保護了我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但也付出了經濟受阻的代價。
民眾的正常生活秩序被嚴重打亂,每天超過10億人排隊做核酸,長此以往,無論是國家財力還是個人生活,都不堪其重,所以國家必須要根據病毒的變化來不斷調整政策。
根據香港的數據樣本,當感染人群超過40%的時候就已經基本實現了群體感染。短短20天時間,廣州感染人數逼近17萬,今天仍然新增5000多,按這個比例是很驚人的。
而在這17萬人中,重危癥病例僅4例,并且無1人死亡。根據最近全國50萬人感染樣本來看,重癥率也僅僅只有萬分之2.5,所以連62歲的老胡都敢拍胸脯以身試毒了。
特別是鄭州那個死亡病例,聽起來甚至像個笑話。這名81歲的奶奶除了核酸陽性之外,還有“2型糖尿病”30年,“腦梗塞”病史2年,遺留右側肢體偏癱,“竇性心律不齊”等病史。
這些既往病史,放在80多歲的老人身上,哪一樣不會隨時要人命?
很多人反對放開的原因之一就是誰家里沒有老人?放開后老人怎么辦?會不會發生醫療擠兌?你能確定到時候能搶到一張病床嗎?
這個問題非常好。從最近公布的新加坡數據來看,并沒有出現醫療擠兌的情況。但我國人口密度大,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一旦放開,必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擠兌。
所以必須要循序漸進,這就是孫春蘭副總理在專家座談會上所強調的那句,要小步快走。我理解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邊防控邊優化,第二層就是政策差異化。
所以我們就看到這短短一周,輿論場上的重大變化。
第一,全方面啟動宣傳攻勢,積極引導公眾科學認識奧密克戎,致病力和致死率已大幅下降,后遺癥也沒有那么可怕。相信后續類似的宣傳會更加密集。
畢竟,消除恐慌才是首要任務,也是避免醫療擠兌的理論前提。
第二,廣州、北京、重慶等疫情嚴重地區不斷試水,在日增大幾千的情況下仍然選擇逐步放開。
北京作為首善之都,這一輪優化調整卻沖在了最前面,傳遞出的風向標意義非同一般。相信后續會有更多的城市跟進。
第三,向來敢為天下先的江浙滬為什么不松反緊?我猜測是高層差異化政策導向下的堅忍。北京、廣州等疫情風暴眼的放開是一種嘗試,而江浙滬的政策收緊也是一種探索。
換句話說就是,防不住的地方就邊防邊放,能防住的地方則繼續嚴防死守。
那么,為什么不干脆全面放開,像西方國家那樣一放了之?
一方面世衛還沒有宣布新冠大流行結束,只是更接近了。另一方面,我們還沒有做好心理和物理的雙重準備。
很多人心理上仍然對新冠抱有極大的恐懼感,這需要時間來一點點引導。在重點人群特別是80歲以上老年群體,疫苗接種率僅僅只有65%,后續就要加強老年群體的接種。
按照國家衛健委的最新通知,老年群體要應接盡接,應種盡種,為后續的逐步放開做準備。
而一些讀者跟我反映的兒童感染風險,最新的數據樣本也出來了,根據廣州通報,在17萬名感染者中,3歲以下嬰幼兒1736例,占比1.04%,均為無癥狀或輕型患者。
從癥狀上看,兒童感染奧密克戎后的臨床癥狀更輕、病程更短,發生肺炎、發展為重癥的比例較成人更低,這實際上就相當于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解決了一老一小對于病毒的恐懼,也就解決了年輕人的后顧之憂。
而物理準備則主要體現了醫療資源方面,從武漢和上海的病程時間和現有ICU數量測算,如果萬一到了群體感染也就是40%陽性的地步,現有醫療條件難以支撐大量醫療擠兌。
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第二方案,那就是錯峰感染。利用三個月時間,也就是12、1、2月這段時間,也就是此前一些專家所預測的明年3月前后結束。
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就理解了為什么江浙魯不跟風的原因?
究竟是北廣渝走上回頭路,還是江浙魯魯緊緊跟上,這需要時間驗證。不過從現在的民意洶涌和高層的風向來看,江浙滬大概率堅持不了多久,就會選擇陸續放開。
很多人嘴上說相信國家的,但現在國家從大局出發開始釋放一些積極信號時,他們又怕這怕那,甚至搬出一些陰謀論,各種反對和不滿意。
這就是典型的雙標。他們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就是這件事是否對我有利。有利的就支持,不利的就罵娘。這里也奉勸大家一句,不要和雙標的人做朋友。
還有一種人,張口閉口家國大義,滿篇都是敵對陰謀,自己吃喝不愁旱澇保收,卻堅決反對放開解禁,從來看不到國家的經濟停滯和無數家庭陷入困境。
這三年,無論是國家還是我們個人,都太難了。是時候和新冠做個了斷,把一切疫情亂象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
還是那句話,國家已經保護了我們三年,接下來的時間該輪到我們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了。
隨著全員核酸時代的走向終結,接下來的一周,可能也將是全員抗疫戰爭的關鍵一周。
如果沒有猜錯,即將到來的2023年,我們都將見證歷史。
告別核酸,摘下口罩,奔向自由自在的新生活。
愿你歷盡三年核酸無數,仍覺人間值得。